在延河之畔清涼山下看到這樣的標語:“人民有信仰,國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。”踏上延安這片土地,追尋著革命先驅走過的崎嶇道路,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思考,探尋著延安精神的精髓。
那時候,革命之火已成星星燎原之勢,革命的槍聲在神州大地各個有壓迫的地方響起,但長征的落腳點,轉折點,革命的大本營,最終選擇了延安做為根據地。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個春秋,帶領全國人民走向解放,在這個不起眼的山城,黃土高原貧瘠的土地,孕育了革命強有力的種子,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從這里散播出去,在黨的堅強領導下,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,取得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。
被譽為“狂飆詩人”的柯仲平這樣描寫延安青年:“青年,中國青年,延安吃的小米飯,延安穿的麻草鞋,為什么你愛延安?”青年回答:“我們不怕走爛腳底板,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,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,不能到前方抗戰,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經典,不能變成最革命的青年”。延安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指引,延安為迷路者找到方向、為失敗者找到希望、為搖擺者找到立場、為彷徨者找到信仰、為奮斗者找到力量,延安是共產黨和人民精神的凝聚地。
正值初秋,梁家河湛藍的天空上飄著云翼,田地里剛成熟的玉米,粒粒飽滿,谷穗沉甸甸地,過幾日就可以收割了。大片大片的格桑花開滿了山谷,又甜又大的紅蘋果掛滿枝頭,高大的棗樹結滿了紅棗,令人垂饞欲滴。黃土高原被綠樹層層包裹,就像給土山穿上了綠色的絨衣,多么幽靜,多么美麗的地方,完全沒有印象中的黃土風沙,讓人仿佛置身于小江南。這是如今經濟飛速發展,綠水青山環繞富庶的梁家河,是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的地方,也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試驗田。現在,廣大農村人民安居樂業,解決了溫飽問題奔小康,實現了脫貧致富,美麗富饒的農村遍布祖國各地,這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力量奮斗出來的,也是延安精神凝聚人心的巨大能量在釋放,是延安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光大。
今年疫情來勢兇猛,共產黨人沖在最前沿,不顧安危,迎難而上。前方醫護人員奮力拼搏,日夜堅守為感染者治療,控制疫情發展,后方有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援。軍民團結,億萬民眾同心,黨和人民始終站在一起,共抗疫情的力量匯聚成一道銅墻鐵壁,沉痛打擊了疫情的囂張氣焰。那些共度難關的日子還沒有遠去,那些熟悉的身影還猶在眼前,那一幕幕悲壯豪邁的動人場面,不正是延安精神在新一代身上的傳承和延續嗎?深入了解黨的創業史、奮斗史、發展史,讓我深刻領會到,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,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我們中國走向繁榮富強,這是歷史的選擇,也是全國人民的選擇,這是億萬人民人心所向。
我們鋼鐵企業的興衰關系到國生民安,經過多年的發展,我國粗鋼產業規模不斷擴大,市場飽和,競爭激烈,迫切要求我們提質增效、產品升級換代。在一道道困難面前,每一名共產黨員,都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,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,敢為人先,積極開拓新的市場,新的品種鋼,積極對標學習新的生產技術、科學管理等。廣大干部職工更應同心同德,團結友愛,共克時艱,讓延安精神在生產實踐中不斷淬煉升華,在我們企業落地生花,成為我們企業實現宏偉目標的精神之魂。(煉鋼廠 楊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