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日韩国产免费福利-国产美女精品福利在线-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久-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三区五区

重陽話菊
發布日期:2021-10-11    作者:薛劍潔    
0

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-重陽節。九月初九,兩九相重,稱為“重九”。日月并陽,兩陽相重,故名重陽。中國古人比較崇尚月與日陽數一致的日子,如:正月初一為春節,五月初五是端午,七月初七是七夕節,九月初九重陽節。九是最大的陽數,九九相重,諧音“久久”,寄生命長久、健康長壽的美好寓意。古時重陽節這天人們登高、野宴,佩戴茱萸,飲菊花酒,以求消災避禍。

重陽話菊

重陽節是登高的日子:孤獨寂寞的詩人王維,在重陽節思家懷親的濃濃愁緒中,吟出一首流傳千古的詩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,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杜甫寄寓夔州時,也曾在這一天,登城遠望,他看著茫無邊際、瀟瀟而下的落葉,俯視奔流不息、滾滾而來的江水,吟出千古絕唱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。

重陽節正值菊花盛開,賞菊成為重陽節必不可少的習俗,深秋時節,寒氣襲人,萬花凋謝,唯有菊花不畏嚴寒,傲霜怒放。每逢重陽節這一天,古今的文人墨客,嗅著菊花清香,喝著菊花酒,如醉如癡的寫詩詠菊抒懷、以菊明志。

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現南山”寫出了隱士陶淵明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得、超凡脫俗;

“手持一只菊,調笑二千石”寫出了豪放不羈的李太白對權貴的鄙視; “菊花何太苦、遭此兩重陽”寫出了他兩入長安,都無功而返的苦悶心情;

“寧可枝頭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風中”寫出了是宋遺民鄭思肖,忠于故國絕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;

歷朝歷代詠菊者不勝枚舉,其中最讓人叫絕的是唐代鄭谷《菊》,全篇沒一個菊字,卻寫出了菊花的高潔、清幽,表達了詩人不求高位、不慕榮利、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。

“王孫莫把比蓬蒿”:寫出了詩人鄙夷那些四體不勤、五谷不分的王孫公子,讓他們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論。(菊從外形枝葉看與蓬蒿這種野生雜草有某些類似之處)。

“九日枝枝近鬢毛”,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,人們登高、賞菊、采擷菊花插戴于鬢上.通過節日傳統風俗,暗點出一個“菊”字,同時說明人們喜愛菊花與第一句那些五谷不分的王孫公子是不一樣。

“露濕秋香滿池岸”,簡簡單單的七個字,描繪出一幅秋天的早晨圖畫,太陽初升, 綴滿露珠的叢叢秀菊,濕潤晶瑩, 分外明麗;那沁人心脾,不絕如縷的清香,飄滿池岸, 令人心曠神怡。(秋香暗指菊花)。

“由來不羨瓦松高”: 把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,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,卻高潔、清幽,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;而瓦松雖踞高位,實際上“在人無用,在物無成”。(瓦松:一種寄居在高大建筑物瓦檐上的形似松柏的植物,瓦松雖能開花吐葉,但“高不及尺,下才如寸”,沒有什么用處,這里用瓦松寓指那些雖身居高位卻不得不依附他人的人)。

詩意重陽,因菊花而分外美麗,她不從群芳,儉讓春夏,傲立寒秋。就像唐代元稹寫的:“不是花中偏愛菊,此花開盡更無花”。(軋鋼廠  薛劍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