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家的入村口有一株上百年的老松,或許年代更為久遠,因為村子里最為年長的老人也說不清它已經成長多少年,只記得他還年少時,松樹的樹冠就已經亭亭如蓋了,到他老的時候,松樹依然繁茂如青春,沒有多大變化。它古老的就像是一塊石頭,靜靜地臥在老家的村頭。
在我的記憶中,這株老松樹是我們夏日乘涼與玩耍的好去處。松樹高大威猛,像是一座綠色的山,也像是一柄綠色的傘,只是它的葉子是針狀,我們不能爬上樹去,所以很多時候只是乘著它的陰涼,在樹底下過我們的日月。
松樹枝條呈放射狀,幾根粗大的主枝往天空伸展,擎起最上邊的那片綠葉,其它細碎的枝條像是一條條線索一樣,旁逸斜出,與主干相互呼應,形成支撐,在我們的上方構筑起了一個堅實的綠色空間。
我們出村入村、婚喪嫁娶都要經過這棵老松樹,尤其是村里的老人與孩子最喜歡待在樹底下。老人們坐在樹底閑聊,記憶悠遠,說起往年的歲月。他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夏天,狂風暴雨,村子里許多樹木被大風連根拔起,許多大樹損兵折將,吹斷了許多樹枝,高大的松樹卻安然無恙,待暴風驟雨停歇后,它依然挺直脊梁,只是有一年不幸被雷劈中,樹冠一小半的主干被劈裂了,留下炭燒一樣的傷疤,不過松樹依然挺過了那場劫難,恢復了往日的生機,只是雷劈的痕跡至今還保留在它的軀體上。
老松樹默默無言,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人,見證了許多人或是艱難或是幸福的時刻。它歷經滄桑,閱盡人世風景,是最深沉的智者。它經歷了自己生命里難捱、痛苦的時刻,也在風平浪靜后享受過美好的歲月,大風大浪它經歷了,和風細雨它也沐浴了,我想這才造就了它從容生長,堅韌不屈的品格吧。為人當如這株老松,存一股心氣,不為挫折折腰。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,難免會遇到風雨,遇到意外,當風雨欲來,當身陷意外,我們是哭喊著,抱怨著命運的不公,是自怨自艾,是心灰意冷地向生活投降,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,絕不向命運屈服?前者或許做來容易,但希望也一并被泯滅了,留給自己的只剩下無邊的黑暗,后者雖做起來不易,但當我們蹚過挫折的河流,迎接我們的將是另一番風景,就如老松樹一般,經歷風吹雨打,兀自巋然不動;經歷霜雪雷擊,依然繁茂生長,才于古詩中留下“何當凌云霄,直上數千尺”的美談。
生而為人,當如松樹,遇到不如意時,堅持再堅持一會兒,或許就守得云開見月明,或許就涅槃重生,華麗轉身,成為有骨氣、有閱歷的更好的自己。(計量檢驗中心 王婉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