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那個炎熱的夏天,我走進了陜鋼集團漢鋼公司,成為其中的一員。
由學生到工人的蛻變,是一個痛苦的過程。還記得去龍鋼公司實習的時候,我被分到了煉鋼廠連鑄工段,巨大的心里落差還未消化,就面臨著進入現場。我是一個膽小的女孩子,當懵懂的我走進煉鋼廠,看到連鑄車間切割機切割鋼坯時的鋼花四濺,我害怕了、畏縮了,這就是我對我這份工作的第一感覺——因為無知而害怕。
三個月的實習,在師傅們的指導下,我對我推鋼工的職位一點點熟悉了,至此,也不再抗拒這份工作,但是對于設備操作的原理卻依然不懂,只能按部就班地執行操作流程。實習結束后,回到漢鋼公司,有幸成為第一批推鋼工,還記得從調試到開機,從緊張不安到拿捏有度,看著第一根鋼坯經過我的操作成形的樣子,那是一份自豪。這就是我對這份工作的第二感覺——因為經歷而自豪。
光陰如梭,休完產假后,我被分配到了設備管理中心三電車間高壓工段,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。一踏上工作崗位,不免有些迷茫,從設備的正常巡視、倒閘操作到事故搶修,都需要我一點點從頭開始學習,容不得絲毫馬虎。工作的細致甚至精確到接聽電話,如果工作上有稍微的疏忽和失誤,都可能給公司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。尤其是高壓后臺的工作,看似簡單,每隔一個小時抄寫一次電流電壓等數據,卻更是掌握著整個高壓配電系統的命脈,從功率因素的高低變化中,要學會分析設備的啟停可能造成的電能損耗,我們還要根據數據的變化把正常還是異常匯報給上級領導,也要學會看每臺變壓器的負荷情況。抄表工作的反反復復,有時顯得枯燥和乏味,卻更加鍛煉了我從容的心態,磨礪了我的心性,這就是我對這份工作的又一感覺。
現在,我在三電車間燒結工段工作。每月申報物資計劃時,很多電器儀表的名詞幾乎都是聞所未聞,但慶幸的是,在我的周圍有那么多良師益友,他們總是耐心地指導我、幫助我,使不斷成熟和堅強起來。還因通訊報道的撰寫,走近了他們,看到了不一樣的工作環境,令我更加體會到了他們的不易,也給自己多了份觸動。
我把公司看作是我人生的另外一所學校,這里給我提供了學習知識、充實自我的源泉,給了我成長進步的平臺。一路走來,回想起我在各個崗位上的學習與工作,都給了我一份成長的收益。“業精于勤而荒于嬉”,未來,我要用豐富的業務知識武裝自己,用積極的心態引導自己,立足崗位,踏踏實實,一步一個腳印,走出自己的鋼鐵之路。(設備管理中心 雷穎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