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日韩国产免费福利-国产美女精品福利在线-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久-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三区五区

【鋼城文苑】感悟西遷精神
發布日期:2019-11-20    作者:侯俊    
0

在一次培訓的課堂,授課老師說起西遷精神,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。一張張黑白的老照片,記錄著1956年交大西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,校長動員全校師生西遷、西遷的選址、西北的荒涼、校區的建設、陪伴老教師幾十年的箱子……

如果說這只是交大的歷史,那么它就不會被更多的人銘記和傳承。老一輩知識分子響應祖國的號召,義無反顧從經濟繁榮的上海來到條件艱苦的西安,“黨讓我去哪里,背上行囊就去哪里。”為了國家和人民的需要,他們顧全大局,艱苦創業,克服種種困難,那種濃濃的愛國情懷讓人敬佩不已。遷校初期,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,到處都是土路,不僅“水泥路”“揚灰路”困擾著大家,而且學校周邊沒有商店、菜市場,這些生活習慣的差異也改變著他們。

他們之中許多人扎根西安,有的已經逝世,有的白發蒼蒼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,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和人才培養的牽掛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目標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影響著年輕教師。老一輩尚在努力,年輕人又何以松懈?在安靜的環境中做學問,在平淡的生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。他們腳踏實地,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,不斷地付出和努力,才有后期的豐碩成果。正是由于老一輩知識分子甘于做鋪路石,為了國家的發展奠基,才會培養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,最終實現祖國的騰飛。

“到艱苦的環境去,越艱苦越光榮。”這是當年的社會價值觀,為了祖國的發展和強大,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著。經歷了國家的弱小、連年的戰亂、外敵的入侵,終于迎來了國家統一。曾經人們流離失所的景象,加劇了人們對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。到艱苦的環境去,不僅因為艱苦的環境更能鍛煉能力、磨煉意志,也是因為國家的需要。一聲令下,他們無條件的執行,沒有太多的顧慮,那是怎樣的覺悟和凝聚力?這里有他們對黨的信任和忠誠,也有希望加快國家建設步伐的迫切心情,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。

時至今日,每每回想起他們當年艱苦奮斗的場景,仍然讓人熱血沸騰。走進新時代,西遷精神依舊仍然熠熠生輝,帶領著無數人堅守崗位、淡泊名利為國家建設和企業發展貢獻。國家的需要就是那催人奮進的號角,激勵著一代代人前行,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軌跡。(動力能源中心    侯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