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光明媚、春暖花開,又到了一年風箏放飛時。放風箏是我兒時最美好的回憶,那時因為經濟匱乏,所以舍不得買風箏,都是父親親手為我做風箏。父親做的風箏雖然不是很精致,卻是浸潤著父親對我濃濃的愛。當我和父親一起出去放飛風箏的時候,既是我的童年歡樂時光,也是我和父親相處最愉快的時刻。
周末,我帶著兒子一起到郊外放風箏,當然我們的風箏是買的,非常精致優美,但我總還是懷念自己小時候父親做的風箏,總覺得那樣的風箏多了一份真摯與真情。郊外無比空曠,野花野草在綻放著春天的燦爛與嬌艷,天空之上有許多的風箏在飛翔。
今天正好有一個風箏放飛的比賽,熱鬧而喧嘩。我的兒子也參加了這次比賽。兒子今年已經快十歲了,神情是異常鎮定,他不再是稚嫩與拙劣的技巧,而是嫻熟且精湛的技藝。奔跑,回旋,躲避,進攻,每一步他都表現出一個成熟選手的深厚功力。最后,兒子竟然拔得頭籌。風箏,不僅僅是一個游戲玩具,這一刻成為男孩得勝的武器。雖然這是一次小小的比賽,但是卻能在他成長的路上留下深刻的烙印。未能獲勝的孩子們都走了,只有一個小男孩傻傻地帶著崇敬的目光望著這個得勝者。
“你的風箏真漂亮!”小男孩對兒子說。此時,兩個男孩相視而笑,結伴同行。一大一小,一只稍大的右手牽著一只稍小的左手,大男孩像哥哥一樣看護著小男孩。兩只手里的兩只風箏,一樣的古樸馨香,一樣的有著童年的美好意味。
看著這兩個孩子,我的思緒進入了一個深刻的境界,我想到了風箏形成的過程:一根線在紡織工人的手中生產。一開始,一根線的理想是要像鋼鐵一樣堅硬,像大山一樣高聳。可是,到最后,他卻如此地柔軟而細綿。“像個沒有一點精神的軟骨頭,真倒霉!”一根線這樣自哀自怨。是的,一根線是沒有自己的,他必須低頭,俯身,就近每一種材質。他要在冰冷的木頭上纏繞,他要在松軟的棉絮上扎根,她還要在布料與鈕扣之間尋找融合。無論是麻布還是綢緞,他都沒有選擇;無論是在幽谷還是淤泥深處,他都無條件地服從勞動者手中的支配。線是沒有骨架的,卻能連結千萬堅硬,并能讓無數瑣碎成為眾志成城。或許,一根線就是一位教師。他淬煉了竹子的孤傲,讓他學會了臣服;他也磨礪了無數瑣碎的懶散,讓他們學會了團結。竹子與瑣碎,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獨樹一幟。可是,有了一根線的連結,卻可以成為一件偉大的藝術品。
一根線在老工匠的手中,嫻熟而干練地游走著,進行著艱苦的創作。當風箏飛起來的時候,只看見年輕人在歡呼奔跑,老工匠卻隱居在落魄的小屋,沒有一絲聲音。當風箏飛起來的時候,只看見風箏像蜻蜓一樣在空中馳騁,而所有的線都隱逸在最陰暗的角落。風箏飛起來的那一刻,一根線理解了什么是忍耐與隱退。一只風箏做成,老工匠凝望著風箏,就像在與一位老情人對視。此時的風箏,是一只可愛的蜻蜓形象。竹子的翠綠清明不見了,線的綿柔細長不見了,就連老工匠滴下的汗水也消逝了。所有的材質,都隱逸了自己本來的樣子,把這一刻的美麗停留在這一只蜻蜓的即將飛翔上。
這就是風箏帶給我的思考與啟迪:做一個沉寂者永遠要比一個炫耀者更加地深刻。我希望我的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們也能在風箏之中有所思索、有所啟發。因為人生從來不是永遠的陽光明媚,就算童年之中也隱含著黑暗與傷痕。只是,在孩子懂得反思與警醒的那一刻,傷痕已被生命的璀璨榮光所遮掩,哀泣已被天使的童年禮贊所融化。(物流中心 余斐)